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暢銷雜誌2017



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本週熱銷商品:





名星雙月刊2015第14期







新紀元周刊2015第430期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在何地的實質性意義
    文│高子衿

    上個月赴韓參加由該國文化藝術委員會,與當地著名藝術雜誌《art in culture》、《art in Asia》所舉辦的亞洲編輯論壇,此會議的用意,除了促成來自台中韓日四國的藝術媒體工作者認識的機會,以及交換各國當代藝術發展與媒體趨勢的現況,更重要的,藉由規畫密集的參訪行程,希望這些外國媒體在到訪畫廊、美術館與雙年展的過程中,能夠更為了解韓國當代藝術的動態。
    這個時期正值韓國雙年展季節,一共有首爾媒體城市(又名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光州雙年展和釜山雙年展等三個展覽推出,然而,有別於首都首爾交通的便利易達性,以及光州的國際名氣,釜山雙年展相對的受到比較少的關注與談論。由雙年展組委會籌組的釜山雙年展,今年從展覽的結構上便能讀出其顯著的企圖心,主題展邀請到了法國策展人卡波林(Olivier Kaeppelin)進行策畫,特別展則包括了雙年展檔案展與亞洲策畫展兩個部分,尤其是後兩者,一是展示過去50年裡,韓國從首次參加雙年展開始直到現在,當代藝術在國際性展示系統中是如何成長起來,對於雙年展的歷史意義與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梳理;而亞洲策畫展則明顯作為補足主題展由歐洲客座策展人擔綱,所可能產生對於在地了解的缺乏,或是與亞洲區域之間橫向對話關係的不足,來自四個亞洲海港城市的策展人,包括上海的柳淳風、韓國的徐準皓(Juno Seo)、橫濱的花田伸一(Shinichi Hanada)與新加坡的羅欣宜,共同策畫了名為「觀海中」的展覽,展現四個國家年輕藝術家的風貌,以及促進擁有類似環境特徵的都市間的國際交流,進而突顯出港口城市舉辦雙年展所具備互動與開放的海洋性特質。
    現任梅格基金會美術館(The Fondation Maeght)館長的卡波林,此次是他首度擔任雙年展策展人,其提出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主題,「思考的不是呈現某種藝術新趨向,而是藝術在未來可以做什麼?雖然專家學者們針對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性變化與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提出解決,但藝術家卻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讓我們理解到若要改變這個世界,首先應具備有能動的意志。」展覽一共分為七個區塊,挑選的作品不乏優秀之作,且極度吻合個別子題,或可說反倒是過於吻合而令人有命題作文之感,缺少了可供想像的空間;而單件作品或是大型展間皆富戲劇性張力,片段式的視覺愉悅似乎亦削弱了原先主題所企欲對於歷史的追思與反省詰問。
    不陌生的是,釜山雙年展同樣面臨了籌備時間過於緊湊,歐洲策展人無法長時間在釜山當地工作,又為了趕上進度,許多決議沒辦法獲得足夠的討論。因而《art in Asia》雜誌總編暨負責人金福基(Kim Bog-gi)便曾語重心長的提到,歐洲策展人帶來的短暫啟蒙,自外於亞洲雙年展的地域脈絡之外,更缺乏與當地觀眾互動和溝通等情感交流,簡而言之,仍不脫策展論述該如何以實質性的轉化過程銜接上「在何地」的問題。

















    • EDITORIAL編輯手記
      60在何地的實質意義│高子衿

      COLUMN今專欄
      62文化部「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案之商榷│王嘉驥
      64囚禁的藝術│馮光遠

      NEWS焦點新聞
      66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74把舞台還給市民──藝術X社運的範式轉移│梁寶山
      78雨傘運動中的「共同」│張嘉莉

      FEATUREⅠ專題企劃Ⅰ
      藝術做為生活的必須:收藏面面觀
      82法國首富貝納.阿諾夢想成真:路易威登基金會開幕│余小蕙
      86收藏是一幅自畫像──與紅屋基金會創辦人安托尼.德蓋博談收藏│余小蕙
      90收藏是一種用心──談比利時弗蘭德私人收藏│余小蕙

      FEATURE Ⅱ專題企畫Ⅱ
      與誰對話?雙年展的侷限與生產
      95我們是否要得太多?台北雙年展的「Res」與「Ding」│黃建宏
      98雙年展飾展覽也是機構──專訪雙年展基金會總監瑪莉克.馮.霍爾│(採訪整理)高子衿
      100做為平台的雙年展還可以作些什麼?│(整理)孫孟巧、郭怡孜

      REVIEW深度評論
      104從帕德嫩神殿到圓山貝塚台北雙年展做為巨獸眼中的「另外一個世界」∣高森信男
      107出來一個鬼魂:當代中國藝術的「史」與「事」∣董冰峰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10大器、無私、自信──劉國松的水墨革命│江心靜
      114筆墨革命歸素還真再出新貌──國際水墨學術論壇│簡子傑
      118看盡繁花獨鍾水墨──梁巨廷:我不是新水墨畫家│楊天帥

      FORUM藝術論壇
      122人間對話錄―唯物篇2夕陽山外山――總體概念的區域文化生產│(整理)高千惠

      SPOTLIGHT藝壇注目
      126行走在一張不存在的地圖第31屆聖保羅雙年展│陳韋晴
      130成為數據資料痴迷者巴塞隆納文化中心(CCCB)「大爆炸級資料」展與其蘊含的文化思考│王咏琳
      134非正統的亞洲藝術視野第五屆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岩切澪
      138陌生人群中的聯繫與情誼──「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展│高子衿
      142識別系統──2014關渡雙年展 │林怡秀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146圍牆倒塌後──二十五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一)|王焜生
      150從藝術找到靈魂的出口──醫師賴興華的當代藝術收藏│高子衿
      152以藝術為外交前導文化部長龍應台談「藝科倍速@台灣計畫」與全球文化佈局│(採訪)高子衿(整理)孫孟巧

      CROSSOVER跨界視野
      154歧路相逢一場關於「際域」的際遇│鄒欣寧
      156怎樣看見搖滾樂(二十七)│顏峻

      SNG展覽直擊
      158國際.中國.台灣

      ART SCENES展覽選介
      2032014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
      204山水再造典麗博大見新境:記彭偉新膠彩畫展│姜義才
      206心象實景顧重光個展│陶文岳
      208再現無形無狀的可感存在林煒翔「流動的寧靜」個展│林文珊
      210邁向國際第二屆高雄藝術博覽會ART KAOHSIUNG 2014│高雄藝術博覽會
      212Stéphane Gautier藝術,從愛.生活開始│Penny Kuo
      214工藝,文化的載體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6工藝之夢2014台灣工藝競賽│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17期待全民參與第五屆台灣買得起藝術博覽會│陳虹安

      CALENDAR展覽快訊
      218展覽月報│編輯部












商品訊息簡述: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典藏
  • 出刊日:2014/10/30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典藏-今藝術11月2014第266期



烏拉圭紫水晶洞

arrow
arrow

    jerryf7x6bu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